第六十六章 下乡_浴火重生1950
笔趣阁 > 浴火重生1950 > 第六十六章 下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十六章 下乡

  黄彬接到通知,他不用在干校成为大家的标靶了,虽然部队的演习不会结束,只是改成了部队和部队的攻防演练。

  黄彬带着一批即将毕业的学员,参加鄂省的农村调研组,为期一个月,主要考察土改和异地搬迁安置工作。带队的是中南局新上任的农村工作部的赵辛初。

  赵辛初是亲自开车来接的,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干部,师范毕业,刚开始教书,后来参加革命,长期在白区搞地下工作。他在省城的时候,曾经是黄承宗的下线和学生。不过他并没有暴露,直到解放战争,在军分区担任政委。黄彬入学的事情,实际上就是他在军分区的时候办的。

  只是没想到,自己送出去了一个天才。

  黄彬是没有见过赵辛初,但是这之前,姚校长就对黄彬提起了这件事。

  所以,黄彬直接向他敬礼,道谢。

  赵辛初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我可听说你可是农业专家喔,我现在负责农村工作,所以很多事情是要请教小先生的。”

  黄彬不满地道:“我是一个战士,懂得野外求生。学了一点武术,被迫学了一点医学。跟着林先生学了英语。我的农业知识,其实就是野外求生知识。我的社会主义哲学,是党培养我的。说我是农业专家,我怕林先生会打死我。”

  赵辛初哈哈大笑:“正因为你的理论知识扎实,我们这些老党员都自愧不如喔。”

  赵辛初拉着黄彬到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面前:“这位是陈庆伦老先生,现在是江城副市长,分管工商业的。他这次是专门过来考察乡镇企业的。”

  赵辛初和陈庆伦,就是这一次调研组的正副组长。所以才需要专门介绍一下。

  陈庆伦好奇地看着这个比自己重孙子还要小几岁的小先生。中南局的很多政策,对于工商业,特别是商业来说,简直就是绝户计。邓恢是心狠手辣。但是真正传出来的,始作俑者,是在瑶山,为了剿灭土匪,面前的这个小娃娃使出来的绝户计。直接断掉了地主和商人的根,不得不冒着风险闯南洋,为国家开辟一条通道。

  这个绝户计最狠的主要是两点,一个是物价核算,一个是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,收回山林湖泊,兴办集体林场渔场牧场和集体企业。这些公有性质的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扶持,起来直接,产品直接抢占了销售市场,让城市的工商户举步维艰。

  陈庆伦自己也开了一家汉昌化工厂,鄂省的肥皂和牙膏供应,汉昌是拥有一定话语权的。但是随着荆州的化工产业起来,他现在只能转产甘油,为枪炮厂供应原料。

  参加这次的土改调研,陈庆伦是自己要求来的,他想要看看,这乡村建设最后道理会搞成什么样子。这农业建设怎么就直接影响到了城市工商业了呢?

  七十二岁的陈庆伦身体还十分健康,这是一个对养生很有研究的老人。

  黄彬就算是看在年龄的份上,也得对这位老人报以尊重。

  调研组分成了五个组,赵辛初跟着一组走了。

  陈庆伦是二组,除了陈庆伦和黄彬,还有四个组员,两个是江城搞工业的干部,两个是黄彬的学员,考察过后他们就毕业了,要回去等待组织分配工作。因为陈庆伦年纪太大,黄彬就提议,不如跟着梁林两位先生下一次乡,两位先生身边的何医生医术高明,所以对老人家的身体又保证。

  陈庆伦对见到科学院的院士,还是十分恭敬的。

  这让二组,成为了最讲礼貌也最讲规矩的一个组。

  “没想到我们会坐着牛车,跟着老百姓交公粮的队伍下乡吧。”

  梁教授已经脱掉了钢背心,不过仍然不能久坐,所以被老乡用稻草和新棉絮弄了一个小窝,让他和陈庆伦两个人躺在上面。

  林徽、文医生因为是女士,所以骑上了骡子,不过有老乡牵着,没有如当初文洁自己骑回来。几个搞测绘的女同志和他们的画板仪器一起坐在了后面的牛车上。其它人都是不行。

  梁教授变得很开朗,他年纪也不大,算起来比陈庆伦的儿子还小十岁。

  “您的身体受得了不?”

  陈庆伦笑呵呵地道:“老朽身体还算好,以前做生意,也是要走南闯北的。您腰上的毛病是怎么得的?”

  陈庆伦对梁教授用了尊称,一方面是因为梁教授是前朝科学院院士,大学问家,另一方面是因为梁教授的父亲在他那辈人中崇高的声望。

  “是一次车祸落下的病根,那时候还小。本来以为撑不过来了,没想到文医生和黄彬调养的好,还能活几年。”

  “唉,梁先生走得早,留下我们这些老家伙苟活一世。要是梁先生能看到今天就好了。”陈庆伦叹了口气道:“他都走了二十多年了。”

  梁教授笑道:“还是您高寿啊。”

  看着这一老一残,在车上聊得十分和谐。

  林徽笑了,对跑过来牵着骡子的黄彬道:“晚上的晚饭你要弄啊,跟着我们是要出力的。”

  黄彬道:“那是自然,那是自然。”

  文医生也笑:“这些有口福啰。”

  从荆州到灵泉镇的道路已经修建完成了,非常平坦。道路两侧的杨柳有些年头了,非常高大。几乎把整个道路的上空都遮蔽起来。

  灵泉镇是一个古镇,传说三国时期就是已经建镇了,因为后主刘婵的腰带掉在水井旁边,后来因此而得名。当然这些事情并没有谁真的去考据。

  从保护区迁出来的居民,都到了这里。像这种古镇,家族势力非常强,想要安置下来并不容易。所以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土地改革。

  就算是如此,新迁的居民,也需要通过垦荒才能获得自己的土地。好在这里的河道湖汊很多,只需要疏通淤积的河道就能够开辟出足够的土地。作为中间的安置手段,这条道路也是新迁居民维护。黄桥村就是这样的新安置点。

  小荆河弯弯曲曲,但是道路确实直的,黄桥是荆河上的一座古桥。而黄桥村就是沿着道路两侧新建了院落的村庄。

  小荆河淤积非常严重,所以有两千多人在清理这条河。河泥被挑上岸,把低洼的地方填平,在一些河湾填出河坝,里面就成了稻田和鱼塘。

  当然这肯定不是随便填的,而是经过了测量和规划。

  小荆河的严格来说,已经不是一条河了,而是一个个长条形的水塘,整个河道里都长满了芦苇和水草。

  想要固定住河道,就只能两边种树,种植大量的树。或者就是从山里运石头过来固定河道。而这里想要运石头,简直是太难了。

  “河道淤积,一方面是洪水的原因,另一方面,也是植被和种植模式不合理的原因。当然,战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。这里长时间没有人来管理。”

  林徽笑着介绍。

  林徽夫妇还是被老百姓认定为风水师和地师。夫妇俩也懒得解释,只要有利于规划的推进,两口子也都默认了。

  “这些围起来的鱼塘,过几年就会消失,变成水稻田。”

  “河道两侧的树木要高低配合,乔木灌木和草都要有。目的就是要把整个地面全部覆盖,减少泥土的流回到河道。”

  “河道的两岸就算是种上了树木,也还是固定不住的,因为都是冲积土层。但是合理的种植树木能够减少土层蠕动的速度。只要几年持续清理河道,小荆河就会重现成为一个正常的河流。“

  “您也看到了,老百姓在种植树木的时候,还是把各种果树重在了一起。之所以能够这样种植,是因为这是公用林地。如果分给了个人,那是做不成的。就是种树也只会种植单一的果树,对于土壤的保护,起不到好的作用。反而起到了反作用。”

  林徽笑着对陈庆伦道:“河道的林带和道路两侧的领带,交给专门的河道管理局来管理。人员从各村抽调。林带和河流带来的收益,能够满足管理局的需求。所以公有制,对于国家的治理,有着天然的优势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