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博 学 (2)_蔡元培论人生·修养
笔趣阁 > 蔡元培论人生·修养 > 第33章 博 学 (2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章 博 学 (2)

  图画的颜色是用水彩做成的,这一点中外都一样。除此之外,西方还有油画,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,流行至今。图画中还有不带颜色的:一种是水墨画,用来体现画面的浓淡程度;一种是白描,用细笔来勾勒物体的轮廓。这种画以形式和笔法见长,给人很强的感染力,而带颜色的画除了形式和笔法之外,色彩的对比度也能较强地刺激人的视觉。

  中国的画家学习绘画,大都是从临摹前人的作品开始的;西方的画家,大都从写实入手。因此中国画中除了肖像画之外,多数是描绘意境的,即使称为山水风景画,也多半是画家们凭着记忆描绘出来的。西洋画以写实为主,人物画一定要有模特,山水画一定要有实景。即便是理想派(意象派)的作品,也需要先有蓝本,再在蓝本的基础上进行润色修改。

  中国画与书法密切相关,并且大多融合了文学方面的趣味。西方人的画则与雕刻和建筑相关联,并伴有科学观察、融入了哲学思考。因此中国画多以气韵胜出,擅长绘画的人大多数都精通书法和诗歌;西方的画以技能和意蕴取胜,擅长绘画的人大多精通建筑与绘画两种艺术。而且绘画艺术的进步,常常与科学和哲学的发展相辅相成。中国绘画源于尧、舜、禹时期,直到唐朝进入成熟时期,宋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,之后精通绘画的人逐渐减少,但也诞生了不少名家。西方绘画源于古希腊时期,发展于十四、十五世纪,十六世纪时最为兴盛。近三个世纪以来,传授绘画的学校逐渐成熟,画家云集,其中不乏许多标新立异的人才出现。

  选自《华工学校讲义·智育篇》蔡元培

  音乐

  音乐是一门以一定的规律将多种声音组织起来,让人们们通过娱乐以陶冶情操的艺术。音乐有两种载体,一是人的声音,歌曲就属于这类;二是乐器,古代的“八音”就是用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等八种不同材料制成的。现在常用的,有金属打击乐器(如锣、铙、钹等)、皮革(如鼓)、丝弦(如琴、筝)、竹管(如箫、笛)四种。音乐中使用的音,最低的是每秒振动三十二次的频率,最高的是每秒振动八千二百七十六次的频率,其间又各自有着音阶的划分,比如从每秒二百五十次振动到每秒五百一十七次振动的频率为一阶,每秒五百一十七次振动到每秒一千零三十四次振动为另一阶,这就称作“音阶”。在一个音阶中,我国古代是取其中五个音用来作曲,之后又增加到七声音阶和九声音阶。西方人现在所用的,是七个正音、五个半音,一共十二个音阶,也就是现在普遍运用的西洋音乐的十二平均律。

  音和音连续起来,就构成了音符,每个音所占的长短也有区别。以最长的全音符作为基本单位,并依次递减,有二分之一的二分音符、有四分之一的四分音符、八分之一的八分音符、十六分之一的十六分音符、三十二分之一的三十二分音符,以及六十四分之一的六十四分音符。即便是同一个音,如果演奏的乐器不同,也会有所差异,这就是音色。

  不同的音,有些和谐地搭配使用,比如相隔八位,或者相隔五位,或者相隔三位,这称作“谐音”(也即和弦)。

  组合了各种高低音阶,协调音符时值,用和弦作为修饰,配以合适的音色构成曲子,这就是音乐。因此,音乐是以有节奏的音符变动作为系统,既灵活又有停顿的有声艺术。在生理方面,它可以调节呼吸频率、促进血脉流动;在心理上,人们可以经由它领悟人生境界、体验社会变迁和宇宙万象,这就是音乐具有极强感染力、达到移风易俗效果的根本原因。

  选自《华工学校讲义·智育篇》蔡元培

  戏剧

  在宏伟壮丽的建筑之中,有雕刻、装饰和绘画等手段,以代表自然的景物。加上歌舞的表演,音乐的配合,集中各种艺术的特长,让观众心领神会,油然而生代入感和同化感,不正是戏剧的功效吗?我国的戏剧起源于古代的歌舞和徘优戏,直到唐代才有专门的学校教学演剧,宋元时期才有了较为完善的戏曲剧本。到了现代,戏曲中只剩下昆曲的文辞比较雅驯、声调比较沉郁,然而这却脱离了当下人们的嗜好,因此“汉调”、“秦腔”等地方戏逐渐兴起并取代了昆曲。汉调也叫做皮黄,就是西皮和二黄;秦腔也叫做梆子。

  西方戏剧起源于古希腊,当时已经分为悲剧和喜剧两个类别,都有著名的代表作品。而现代戏剧,则分为歌舞剧和话剧两种。歌舞剧又分为三个类别:第一类是正式歌舞剧(Opera),全部都用歌曲,内容性质上多倾向于悲剧;第二类是杂体歌舞剧(Opera–ique),在歌曲之外还穿插着旁白,剧情上悲喜片段兼容。三是小品歌舞剧(Operette)),全属于喜剧性质,歌曲与旁白穿插使用,情节结构上比较轻佻。话剧也分为两种:一是悲剧,二是喜剧,没有歌舞,没有配乐,行动和对话符合社会生活习惯。现在我国所谓的“新剧”(话剧),就是仿效西方话剧而创作的。

  西方人把戏剧融入教育领域使其成为教育方式的一种,因此,戏剧课程的设置很周全。戏剧剧本中的曲词和旁白都是由著名文学家所编写,甚至有学校把它选入教科书来用。戏剧的乐谱,也是由著名音乐家谱曲,而最终表演戏剧的演员,更是因为兴趣和爱好而投身该类艺术,通过在学校进行专业的学习和实践,因此能够领会剧情的深刻意蕴,并以适当的神情将剧情表达出来,从而让喜剧感人至深,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。

  由戏剧方式演出的艺术,还有一种影戏(也就是电影),有影像却没有声音(当时的电影为无声电影),其感化力虽不及戏剧,但是著名编剧和导演创作的电影能以种种动作来摹拟传达意境;而且对于自然界的美景、科学研究的成果,电影更能细致刻画和展现其中层次曲折的各种状态,给图书予以充分的补充,这也成为一种很好的社会教育方式。

  选自《华工学校讲义·智育篇》蔡元培

  诗歌

  人都是有感情的,像喜、怒、哀、乐、恐惧、怨恨、着急、爱恋等,一切心理上的状态都是感情。情感由心而生,对外通过声音来传达,于是就有了唉、呀、啊、咳、吁、嗟、呜呼、咄咄、呵呵等感叹词。

  尽管如此,情感的缘起还是因为内心与外界事物发生了联系。其中有情感产生的原因,也有情感所希望的结果,而且情感的强烈程度不同,或者由强到弱,或者由弱到强,或者从这种情绪演化成了另一种情绪,或者是各种情绪的综合,很多情感绝不是用简单的感叹词所能表达的,人们就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复杂的词汇语言来表达,于是形成了诗歌。

  声调指的是韵和平、仄声。“平声”是指语音中位于长短缓急之间的音调。最长最缓的音调称为“去声”,较短较缓的音调称为“上声”,最短最缓的音调称为“入声”,后三种都属于“仄声”。

  语言就是词句,我国古代的诗歌,每句多数是四言句,其后多数以五言、七言为主。一首八句的五、七言诗,称作“律诗”,十二句以上的则称为“排律”。一首四句的诗称为“绝句”,绝句偶尔也有六言句的。古体诗没有标准的句子数,但诗的字句有规格限制,有些用来唱的诗歌,演唱者就得考虑和乐曲的节奏相吻合,有时候延长一个字对应几个音,有时候缩短几个字在一个音上。也因此,有人根据歌声的长短变化写诗,这就是“乐府”,后人称为“词”。词当中,有些节奏复杂而语句通俗易懂的被称为“曲”。词中的字既要平仄分明,又要分清清辅音和浊辅音,以此来使歌曲的节奏更和谐。

  古人将诗的性质分为三种:风、雅、颂。纯粹的言情诗歌归为风;既有言情又有叙事的归为雅;用来赞美道德和功业的诗篇归为颂。后来延伸的诗歌,也都属于这三种类型。与诗歌题材类型最接近的还有赋和骈文,它们的声调要求都不如诗歌的格律严谨。赋要押韵,骈文不必押韵。

  选自《华工学校讲义·智育篇》蔡元培

  历史

  历史是记载过去的社会现象以昭示后人的一门社会学科。通过读历史,我们了解了古代的知识,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,这是人类知识不断进步的原因。通过读历史,我们了解了古人的行为,从而帮助我们明辨是非曲直、总结成功得失,借鉴其长并加以运用,深刻认识其短并加以警戒,这是人类道德和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因。这些都是历史的有益之处。

  我国的历史著作,过去分为三种体裁:第一种是纪传体,以人物传记为主,为君主撰写《本纪》,为其他重要的人物撰写《列传》,有记录皇家贵族世系和国家大事的《表》,还有记载文献资料的《志》,例如《史记》《汉书》以及《二十四史》等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。二是编年体,按照年代的时间次序记载历史事件,有利于核实事件发生的前后关系,例如《春秋左氏传》《资治通鉴》等史书。三是纪事本末体,以历史事件为中心,每记录一件事情都有始有终,首尾完整,便于考察事件的前因后果,《尚书》《通鉴纪事本末》等史书就属于这一类。这三种体裁的历史著作,都是以政治事件为主,其他的事情只是附录归属于政治事件之下。

  如今的新历史学,已经不再偏重于政治,而是注重于人文的进化过程。凡是风俗的变迁、实业的发展、学术的兴衰等,都分别梳理它们的条目源流,综合论述它们的系统构成。这就是“文明史”。

  还有一类学科专门记载某一科学的历史发展状况和进程。哲学史、文学史、科学史、美术史之类,都是文明史的一部分。比如我国纪传体历史著作中的《儒林传》《文苑传》等,以及个人撰写的传记著作《宋元学案》《畴人传》《画人传》等书,都属于这一类。

  附注:《畴人传》,清代学者阮元著,是一本关于数学家的传记文学。

  选自《华工学校讲义·智育篇》蔡元培

  地理

  地理是用来考证地球的位置、区划,以及它与人类生存关系的一门学科。大致可以把它划分为三类。

  一是数学地理:如研究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的关系,以及地球的自转、公转的规则等,从而让人们知道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和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更替。

  二是天然地理:用来研究土壤的性质,山脉、河流的走势,动植物、矿物质的分布,气候的变化,雨量、风向的比例等。人的外貌、性格和生活习俗及职业习惯,都因居住的地方不同而有所差别,与上述这些自然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  三是人文地理:又分为两种类别。其一是关于政治的,比如地球上有很多国家,有中国和法国等。一个国家又分为很多省份,如中国有二十四个省份,法国有八十六个省份等。其中还有不以省份来划分的,叫做属地。比如法国有安南以及在美洲、非洲、澳洲等地的番地等;其二是关于生计的,比如某块土地的物产是否丰富,道路、河流等交通是否便利,农、林、牧、渔的区域分布,大都市的工商业如何等等。这两者,都是地理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方面,所以称之为人文地理。

  凡是记载上述各类现状的著作,称为地理志,也叫做地志。综合记载全球的地理则叫世界地理。只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,叫做某国地理。比如《中华民国地志》《法国地志》等。地理如果没有地图,就很难表达清楚,因此地理著作中一定配有地图,而地图不必都附加在地理书里面,可以出版发行单行本形式的地图书。

  选自《华工学校讲义·智育篇》蔡元培

  建筑

  人的生活离不开衣服、食物、住宅,而这三种生活必需物,常常在其实用的基础上,还被增加了审美的趣味。比如食物,本来是用来解决饥饿的,但外形上还要看起来赏心悦目;衣服本来是用来保暖御寒的,却常常花样翻新;住宅本来是遮风挡雨的,然而建筑学却在美学上兼具独立价值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